在國慶假期之間,最重要的當(dāng)然是去旅游了!但是人很多,這就是最不方便的一點了。下面是十月一周記600字分享給你閱讀,希望你喜歡!
十月一周記600字【1】
這次國慶長假,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了長江三峽旅游。我們首先來到了山城――重慶。游完重慶后,晚上,我們下了“長江觀光1號”輪船,踏上長江三峽的征程。
伴著小雨,我們度過了糟糕的一天。第二天早上,我們進(jìn)入了夢寐以求的三峽風(fēng)景區(qū)。首先,我們來到了瞿塘峽。瞿塘峽山勢雄偉,兩岸之山,上懸下陡,如斧削而成,有的山峰高1,500公尺。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,堪稱天下雄關(guān)。山勢之外, 瞿塘水勢也十分雄偉,它“鎖全川之水,扼巴蜀咽喉”,江水至此,水急濤吼,蔚為大觀。因此,清代詩人何明禮寫道:“夔門通一線,怪石插流橫。峰與天關(guān)接,舟從地窟行。”
接著,我們進(jìn)入了巫峽。巫峽幽深奇秀,山色如黛;古樹青藤,繁生于巖間;飛瀑泫泉,懸瀉于峭壁。峽中江回路轉(zhuǎn),九曲回腸。巫山以云雨為妙,唐代詩人元稹寫道:“曾經(jīng)滄海難為水,除卻巫山不是云。”巫峽之中最享盛名者,要算巫山十二峰,其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。
最后,便是西陵峽了。它以灘多水急出名,其中的泄灘、青灘、崆嶺灘為三峽著名的三大險灘。過去船行其間,險象環(huán)生,舟毀人亡,時有所聞。隨著大壩的出現(xiàn),水位上升,險灘礁石沉入江底,不復(fù)為害。
長江三峽,各具特色,各顯奇妙:瞿塘峽雄,巫峽秀,西陵峽險,共同構(gòu)成了一幅壯觀瑰麗的畫卷。
十月一周記600字【2】
今天是十月一日,是華夏一年一度的國慶節(jié),我們祖國的生日。在這樣舉國歡騰的里,我們麗水也披上了節(jié)日的盛裝,以迎接節(jié)日的到來。
早晨,金風(fēng)送爽,天高云淡,在這個花果飄香的季節(jié)里,我們迎來了祖國六十二歲的生日,能與大家同祝國慶,我感到非常快樂。在這里,我要真誠地祝福祖國母親繁榮昌盛,國泰民安!
我走到街上,只見街道和公路兩旁的店鋪的門口閃爍著霓虹燈:赤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(lán)、紫……五光十色,令人眼花繚亂,應(yīng)接不暇。街上和公路上的汽車在奔馳,像長江里的浪花一樣。步行街上,人山人海,各色各樣的人們來來往往、川流不息……
我又來到了新華書店,只見盡管是國慶節(jié),店里的生意一樣與往常一樣:許多大人與少年靜靜地端坐著,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圖書;一個戴眼鏡的小伙子,一邊看著,一邊伏案疾書,有時,還停下來皺緊眉頭想想什么,時不時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鏡;一位頭發(fā)花白的老人,鼻梁上架著老花鏡,瞇著眼睛,把書拿得遠(yuǎn)遠(yuǎn)的,顯得很費(fèi)力,但仍舊舍不得把書放下。
我再去了服裝店,只見里面的人們絡(luò)繹不絕,人們孜孜不倦地挑選著節(jié)日的盛裝:一位媽媽左挑挑,右選選,總找不到自認(rèn)為最好看的衣服,在試穿了無數(shù)件衣服之后,終于幫自己的孩子買到了新衣服;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為自己年過半百的父親挑選著一件中山裝,中山裝款式都差不多,可他還是覺得精挑細(xì)選才有合適的,不停地變換手中的衣服,給旁邊一直高興地合不攏嘴的父親換上。
我微微一笑,面對著舉國歡騰的場面,深有感觸,心想:他們是多么高興啊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!為了祖國更加的繁榮富強(qiáng),我應(yīng)該好好地努力奮斗,將來才能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(xiàn),讓祖國更加強(qiáng)大!
十月一周記600字【3】
今年的國慶節(jié),原本打算外出的我由于意外的情況,回到了久別重逢的老家。
回到老家的前幾天里,顯得無所事事。忽然一天,爺爺左手拿著一條魚回來了,嘴里不住的對奶奶說:“人家老陳他就是厲害,幾分鐘時間就釣了3條大魚……”對了!無聊就去釣魚嘛!我怎么早沒想到!
男子漢大丈夫說話算話,我立馬上釣具店買了一根折疊型的業(yè)余釣魚桿,付完錢后匆匆走向河邊,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,將纏繞的釣線展開,擲向河里。咦?魚桿的 “浮標(biāo)”怎么不沉下去呢?哎!也許是水位不夠深的原因的吧!我將魚線拖至橋下,據(jù)說橋下的水最深。又過了許久,仍不見動靜,怎么會事?怪!我將魚桿抬起一看,拷!壓根就沒放魚餌!嗨!白忙乎了!我將剛買來的蚯蚓鉤上,后將釣線使勁擲入河內(nèi),耐心的等待著……
我立馬將它捕進(jìn)桶里,放入水少許。看著這條活蹦亂跳的大魚,我對釣魚的信心更大了,將魚餌掛好后,放入水中,過了不到1分鐘,“浮標(biāo)”便開始左右搖擺了,我將魚桿一拔,還拔不起來。耶!一定是一條大魚!我將手中的魚桿狠命一拔,剛才那股得意勁一下子就飛到九霄云外了——我釣起來的不是什么大魚,而是一塊骯臟的抹布!我不得不將這塊骯臟不堪的抹布仍至垃圾捅,接著釣起來的不是水草就是垃圾,使得我對釣魚的興趣全無。不停的發(fā)牢騷:“人們怎能這樣污染水源呢?”又過了一會兒我已經(jīng)完全沒有了釣魚的雅興,收起了魚桿,看了看水里那條正在做垂死掙扎的魚,毅然決然的將魚放回了河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