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關推薦
雜詩三首·其三原文及賞析
雜詩三首·其三原文及賞析1
原文:
聞道黃龍戍,頻年不解兵。
可憐閨里月,長在漢家營。
少婦今春意,良人昨夜情。
誰能將旗鼓,一為取龍城。
譯文
早就聽說黃龍城有戰(zhàn)爭,連續(xù)多年不見雙方撤兵。
可憐閨中寂寞獨自看月,她們思念之心長在漢營。
今晚上少婦的相思情意,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。
何時高舉戰(zhàn)旗擂鼓進軍,但愿一鼓作氣取龍城。
注釋
聞道:聽說。黃龍戍:即黃龍,在今遼寧開原縣西北,此指邊地。解兵:放下兵器。
良人: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。
龍城:在今蒙古境內(nèi),這里借指敵方要地。
賞析:
這首詩用對比手法,表達了少婦渴望遠征的丈夫早日回家團聚的心情,想像豐富,聲調優(yōu)美,感情充沛。
這是沈佺期的傳世名作之一。詩人類似“無題”的《雜詩》共有三首,都寫閨中怨情,流露出明顯的反戰(zhàn)情緒。這一首詩除了怨恨“頻年不解兵”外,還希望有良將早日結束戰(zhàn)事,是思想上較為積極的一首,藝術上也頗具特色。
首聯(lián)敘事,交代背景:黃龍戍一帶,常年戰(zhàn)事不斷,至今沒有止息。一種強烈的怨戰(zhàn)之情溢于字里行間。
頷聯(lián)抒情,借月抒懷,說今夜閨中和宮中同在這一輪明月的照耀下,有多少對征夫思婦兩地對月相思。在征夫眼里,這個昔日和妻子在閨中共同賞玩的明月,不斷地到營里照著他,好象懷著無限深情;而在閨中思婦眼里,似乎這眼前明月,再不如往昔美好,因為那象征著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圓月,早已離開深閨,隨著良人遠去漢家營了。這一聯(lián)明明是寫情,卻偏要處處說月;字字是寫月,卻又筆筆見人。短短十個字,內(nèi)涵極為豐富,既寫出了夫婦分離的現(xiàn)在,也觸及到了夫婦團聚的過去;既輪廓鮮明地畫出了異地同視一輪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圖,也使人聯(lián)想起夫婦相處時的月下雙照的動人景象。通過暗寓著對比的畫面,詩人不露聲色地寫出閨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綿邈深情。
抒寫至此,詩人意猶未盡,頸聯(lián)又以含蓄有致的筆法進一步補足詩意。“春”而又“今”,“夜”而又“昨”,分別寫出少婦“意”和良人“情”,其妙無比。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無過于春,而今春的`大好光陰虛度,少婦怎不倍覺惆悵!萬籟無聲的長夜最為牽愁惹恨,那昨夜夫妻惜別的情景,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現(xiàn)。“今春意”與“昨夜情”互文對舉,共同形容“少婦”與“良人”。聯(lián)系前面的“頻年”、“長在”,可知所謂“今春”、“昨夜”只是舉例式的寫法。在“頻年不解兵”的年代里,長期分離的夫婦又何止千千萬萬,他們是春春如此思念,夜夜這般傷懷啊!
這一聯(lián)說閨中少婦和營中良人的相思。雙方的離情別意之中包含著一個共同的心愿,這就是末聯(lián)所寫的:“誰能將旗鼓,一為取龍城。”“將”是帶領的意思。古代軍隊以旗鼓為號令,這里的“旗鼓”指代軍隊。希望有良將帶兵,一舉克敵,使家人早日團聚,人民安居樂業(yè)。這里寫透夫婦別離的痛苦以后,自然生出的一層意思,揭示出詩的主旨,感慨深沉。
這首詩構思新穎精巧,特別是中間四句,在“情”、“意”二字上著力,翻出新意,更為前人所未道。詩中所抒之情與所傳之意彼此關聯(lián),由情生意,由意足情,勢若轉圜,極為自然。從文氣上看,一二聯(lián)都是十字句,自然渾成,一氣貫通,語勢較和緩;第三聯(lián)是對偶工巧的兩個短句,有如急管繁弦,顯得氣勢促迫;末聯(lián)采用散行的句子,文氣重新變得和緩起來。全詩以問句作結,越發(fā)顯得言短意長,含蘊不盡。
雜詩三首·其三原文及賞析2
原文:
聞道黃龍戍,頻年不解兵。
可憐閨里月,長在漢家營。
少婦今春意,良人昨夜情。
誰能將旗鼓,一為取龍城。
注釋:
①聞道:聽說。黃龍戍:即黃龍,在今遼寧開原縣西北,此指邊地。解兵:放下兵器。
②良人: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。
③龍城:在今蒙古境內(nèi),這里借指敵方要地。
翻譯:
早就聽說黃龍城有戰(zhàn)爭,
連續(xù)多年不見雙方撤兵。
可憐閨中寂寞獨自看月,
她們思念之心長在漢營。
今晚上少婦的相思情意,
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。
何時高舉戰(zhàn)旗擂鼓進軍,
但愿一鼓作氣取龍城。
賞析:
自漢魏以來,詩人常以“雜詩”為題寫詩,類似“無題”詩,內(nèi)容多是慨嘆人生或離別相思的。沈佺期寫有《雜詩三首》,都寫閨中怨情,流露出明顯的反戰(zhàn)情緒。這里選的是第三首,首聯(lián)“聞道黃龍戍,頻年不解兵”,語言平易似娓娓道來,給人以鮮明突出的印象。黃龍戍戰(zhàn)火連年,可以想見征人久戍之苦,強烈的怨戰(zhàn)之情溢于字里行間,“不解”與“頻年”連用,增強語勢,引起人們的聯(lián)想與深思。
頷聯(lián)“可憐閨里月,長在漢家營”,是借月抒懷。說今夜閨中和營中同在這一輪明月的照耀下,有多少對征夫思婦兩地對月相思。在征夫眼里,這個昔日和妻子在閨中共同賞玩的明月,不斷地到營里照著他,好像懷著無限深情;而在閨中思婦眼里,似乎這眼前明月,再不如往昔美好,因為那象征著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圓月,早已離開深閨,隨著良人遠去漢家營了。這一聯(lián)明明是寫情,卻偏要處處說月;字字是寫月,卻又筆筆見人。短短十個字,內(nèi)涵極為豐富,既寫出了夫婦分離的現(xiàn)在,也觸及到了夫婦團聚的.過去;既輪廓鮮明地畫出了異地同視一輪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圖,也使人聯(lián)想起夫婦相處時的月下雙照的動人景象。通過暗寓著對比的畫面,詩人不露聲色地寫出閨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綿邈深情。見月懷人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(tǒng)表現(xiàn)手法,而這里只寫月不寫人,意象反而更豐富生動。這“閨里月”既是思婦的眼中月,又是征人的眼中月,既有千里共嬋娟之意,又有思婦心神飛度,想見征人之意。詩意雙關,征夫、思婦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,顯得清新別致。
頸聯(lián)“少婦今春意,良人昨夜情”,緊承上聯(lián)進一步抒寫離人相思。“春”而又“今”,“夜”而又“昨”,分別寫出少婦“意”和良人“情”,其妙無比。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無過于春,而今春的大好光陰虛度,少婦不禁倍覺惆悵。萬籟無聲的長夜最為牽愁惹恨,那昨夜夫妻惜別的情景,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現(xiàn)。“今春意”與“昨夜情”雖是互文對舉,卻可以作為“夜夜”來讀。可是細味“今春意”卻有著獨特的表現(xiàn)力。“昨夜情”,也對得十分工巧,不僅表現(xiàn)出良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,而且還表現(xiàn)出思念之切。他回憶往日夫妻的恩愛,覺得恍如昨夜事一般,不因經(jīng)久分離而淡薄。可見他們的情意是多么美好、真摯、深厚而動人。
尾聯(lián)“誰能將旗鼓,一為取龍城”,抒寫出了征夫、思婦的愿望。他們希望能有良將出馬,克敵致勝,結束他們長期分離的痛苦。但詩以問句的形式,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。這里照應首聯(lián)回答了“頻年不解兵”的問題,表明是將領無能,指揮不得力以致連年征戰(zhàn),這是寫透夫婦別離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。
這首詩構思新穎精巧,特別是中間四句,在“情”、“意”二字上著力,翻出新意,更為前人所未道。詩中所抒之情與所傳之意彼此關聯(lián),由情生意,由意足情,勢若轉圜,極為自然。從文氣上看,一二聯(lián)都是十字句,自然渾成,一氣貫通,語勢較和緩;第三聯(lián)是對偶工巧的兩個短句,有如急管繁弦,顯得氣勢促迫;末聯(lián)采用散行的句子,文氣重新變得和緩起來。
雜詩三首·其三原文及賞析3
[唐]王維《雜詩三首(其三)》原文、注釋、賞析
已見寒梅發(fā),復聞啼鳥聲。
愁心視春草1,畏向階前生。
注釋:
1春草:這里用《楚辭·招隱士》“王孫游兮不歸,春草生兮萋萋”之意。
賞析:
此詩再為思婦口吻,與上首恰好構成了一答一問。思婦先言寒梅早發(fā),春日更深,也已鳥鳴啾啾。“鳥啼”已蘊思念之意,所謂“打起黃鶯兒,莫教枝上啼。啼時驚妾夢,不得到遼西”(金昌緒《春怨》)。詩人再進一步,寫愁心亦如春草,越來越濃郁。“愁心”二字,一作“心心”,似乎更能體現(xiàn)思念中那種煎熬的心緒。“畏向階前生”,既以春草萋萋映襯內(nèi)心憂愁,又暗用比興,寫出離愁慢慢積聚,直到令人生畏的程度,暗含“離恨恰如春草,漸行漸遠還生”(李煜《清平樂》)之意。《雜詩》三首可謂各具其妙,鐘惺稱:“前二章問人,倉率得妙;后一章自語,閑緩得妙,各自含情。”(《唐詩歸》)
雜詩三首·其三原文及賞析4
【原文】
聞道黃龍戍,頻年不解兵。
可憐閨里月,長在漢家營。
少婦今春意,良人昨夜情。
誰能將旗鼓,一為取龍城。
【譯文】
早就聽說黃龍城有戰(zhàn)爭,連續(xù)多年不見雙方撤兵。
可憐閨中寂寞獨自看月,她們思念之心長在漢營。
今晚上少婦的相思情意,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。
何時高舉戰(zhàn)旗擂鼓進軍,但愿一鼓作氣取龍城。
【注釋】
聞道:聽說。黃龍戍:即黃龍,在今遼寧開原縣西北,此指邊地。解兵:放下兵器。
良人: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。
龍城:在今蒙古境內(nèi),這里借指敵方要地。
【作者簡介】
沈佺期,字云卿,相州內(nèi)黃人。善屬文,尤長七言之作。擢進士第。長安中,累遷通事舍人,預修《三教珠英》,轉考功郎給事中。坐交張易之,流驩州。稍遷臺州錄事參軍。神龍中,召見,拜起居郎,修文館直學士,歷中書舍人,太子少詹事。開元初卒。建安后,訖江左,詩律屢變,至沈約、庾信,以音韻相婉附,屬對精密,及佺期與宋之問,尤加靡麗。回忌聲病,約句準篇,如錦繡成文,學者宗之,號為沈宋。語曰:蘇李居前,沈宋比肩。集十卷,今編詩三卷。
【鑒賞】
自漢魏以來,詩人常以“雜詩”為題寫詩,類似“無題”詩,內(nèi)容多是慨嘆人生或離別相思的。沈佺期寫有《雜詩三首》,都寫閨中怨情,流露出明顯的反戰(zhàn)情緒。這里選的是第三首,首聯(lián)“聞道黃龍戍,頻年不解兵”,語言平易似娓娓道來,給人以鮮明突出的印象。黃龍戍戰(zhàn)火連年,可以想見征人久戍之苦,強烈的怨戰(zhàn)之情溢于字里行間,“不解”與“頻年”連用,增強語勢,引起人們的聯(lián)想與深思。
頷聯(lián)“可憐閨里月,長在漢家營”,是借月抒懷。說今夜閨中和營中同在這一輪明月的照耀下,有多少對征夫思婦兩地對月相思。在征夫眼里,這個昔日和妻子在閨中共同賞玩的明月,不斷地到營里照著他,好像懷著無限深情;而在閨中思婦眼里,似乎這眼前明月,再不如往昔美好,因為那象征著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圓月,早已離開深閨,隨著良人遠去漢家營了。這一聯(lián)明明是寫情,卻偏要處處說月;字字是寫月,卻又筆筆見人。短短十個字,內(nèi)涵極為豐富,既寫出了夫婦分離的現(xiàn)在,也觸及到了夫婦團聚的過去;既輪廓鮮明地畫出了異地同視一輪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圖,也使人聯(lián)想起夫婦相處時的月下雙照的動人景象。通過暗寓著對比的畫面,詩人不露聲色地寫出閨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綿邈深情。見月懷人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(tǒng)表現(xiàn)手法,而這里只寫月不寫人,意象反而更豐富生動。這“閨里月”既是思婦的眼中月,又是征人的眼中月,既有千里共嬋娟之意,又有思婦心神飛度,想見征人之意。詩意雙關,征夫、思婦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,顯得清新別致。
頸聯(lián)“少婦今春意,良人昨夜情”,緊承上聯(lián)進一步抒寫離人相思。“春”而又“今”,“夜”而又“昨”,分別寫出少婦“意”和良人“情”,其妙無比。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無過于春,而今春的大好光陰虛度,少婦不禁倍覺惆悵。萬籟無聲的'長夜最為牽愁惹恨,那昨夜夫妻惜別的情景,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現(xiàn)。“今春意”與“昨夜情”雖是互文對舉,卻可以作為“夜夜”來讀。可是細味“今春意”卻有著獨特的表現(xiàn)力。“昨夜情”,也對得十分工巧,不僅表現(xiàn)出良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,而且還表現(xiàn)出思念之切。他回憶往日夫妻的恩愛,覺得恍如昨夜事一般,不因經(jīng)久分離而淡薄。可見他們的情意是多么美好、真摯、深厚而動人。
尾聯(lián)“誰能將旗鼓,一為取龍城”,抒寫出了征夫、思婦的愿望。他們希望能有良將出馬,克敵致勝,結束他們長期分離的痛苦。但詩以問句的形式,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。這里照應首聯(lián)回答了“頻年不解兵”的問題,表明是將領無能,指揮不得力以致連年征戰(zhàn),這是寫透夫婦別離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。
這首詩構思新穎精巧,特別是中間四句,在“情”、“意”二字上著力,翻出新意,更為前人所未道。詩中所抒之情與所傳之意彼此關聯(lián),由情生意,由意足情,勢若轉圜,極為自然。從文氣上看,一二聯(lián)都是十字句,自然渾成,一氣貫通,語勢較和緩;第三聯(lián)是對偶工巧的兩個短句,有如急管繁弦,顯得氣勢促迫;末聯(lián)采用散行的句子,文氣重新變得和緩起來。
【雜詩·其三原文及賞析】相關文章:
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3-10
雜詩原文及注釋03-02
己亥雜詩其五的原文及翻譯05-24
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2-19
別詩原文及賞析05-26
古意詩原文及賞析03-16
《古意詩》原文及賞析05-26
嬌女詩原文及賞析12-17
就義詩原文及賞析02-27
嬌女詩原文翻譯及賞析12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