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關(guān)推薦
挽香月詩詞古詩
在平日的學習、工作和生活里,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(jīng)典的古詩吧,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,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。還在苦苦尋找優(yōu)秀經(jīng)典的古詩嗎?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挽香月詩詞古詩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【一】臨別賦
千萬思緒難言語,假戲真做反成癡。
無奈分離非得已,枝頭相思剩獨只。
早知君心非屬我,愿君早結(jié)連理枝。
將息安樂歡定兮,勿忘吾池盡愁漪。
早知此景難躲避,若君離去怎留憶。
青鳥陳年未探看,昔日往事難回還。
愿君另尋嬌玉顏,情定難移莫言悔。
自古此事難強求,若軍歡心寧別離。
三千繁華鐘愛一,切莫拈花空蹂躪。
情盡江郎才亦盡,西樓琴閣靜無音。
此詩血淚了舊事,愿君從此煥然新。
《臨別賦》賞析
《臨別賦》是一首傾訴離別相思、自我勸慰的詩作,情感真摯且復雜。開篇 “千萬思緒難言語,假戲真做反成癡”,詩人直言內(nèi)心千頭萬緒,難以言說,感慨自己在感情中或許曾 “假戲真做”,最終陷入癡迷,將那種情難自抑、混亂糾結(jié)的心境直白展現(xiàn)。
“無奈分離非得已,枝頭相思剩獨只”,點出分離的無奈,以 “枝頭相思剩獨只” 這一意象,描繪出自己如同孤獨停留在枝頭的鳥兒,形單影只,滿是相思之苦,將孤獨感具象化。“早知君心非屬我,愿君早結(jié)連理枝”,即便知曉對方心意不在自己,詩人仍以豁達之語,祝愿對方能早日找到良配,這種矛盾情感,既飽含失落,又有善良的成全。
“將息安樂歡定兮,勿忘吾池盡愁漪”,詩人叮囑對方要保重身體,享受歡樂,同時也期望對方不要忘記自己因這段感情泛起的滿心愁緒。“早知此景難躲避,若君離去怎留憶”,表達了對離別場景的預見與無力感,以及對如何留存回憶的迷茫。
“青鳥陳年未探看,昔日往事難回還”,“青鳥” 在古代常象征傳遞消息的使者,此處說青鳥多年未曾探看,意味著音信斷絕,往昔美好一去不返,加深了傷感氛圍。“愿君另尋嬌玉顏,情定難移莫言悔”,再次祝愿對方找到所愛,且用情專一,體現(xiàn)詩人對感情純粹性的期許。
“自古此事難強求,若軍歡心寧別離”,以一種歷經(jīng)世事的口吻,道出感情不可強求的道理,為了對方開心,寧愿選擇別離,盡顯深情與灑脫。“三千繁華鐘愛一,切莫拈花空蹂躪”,進一步勸誡對方對待感情要專注,不要隨意踐踏真心。
“情盡江郎才亦盡,西樓琴閣靜無音”,詩人感慨隨著感情消逝,自己似乎才情也盡,曾經(jīng)充滿歡聲笑語的西樓琴閣如今寂靜無聲,以環(huán)境的變化映襯內(nèi)心的落寞。“此詩血淚了舊事,愿君從此煥然新”,結(jié)尾表明這首詩飽含心血,用以了結(jié)過往,也衷心希望對方能開啟全新生活,情感在無奈與祝福中收尾,余韻悠長,展現(xiàn)出詩人在感情終結(jié)時的復雜心境,有痛苦、有釋然、更有對過往的銘記與對未來的祈愿 。
【二】過春
紅梅暗飛雪,
碧荷倚蓮蓬。
燕子春日去,
轉(zhuǎn)年未相逢。
《過春》賞析
《過春》一詩雖短短二十字,卻巧妙描繪出四季更迭中時光流逝與物是人非之感。首句 “紅梅暗飛雪”,將紅梅與飛雪并置,紅梅傲雪本是冬日盛景,“暗” 字更添幾分幽秘與冷寂,暗示冬季即將過去。
“碧荷倚蓮蓬” 筆鋒一轉(zhuǎn),呈現(xiàn)出夏日碧荷田田,荷花凋謝后蓮蓬相依的畫面,兩種截然不同的季節(jié)景致在詩中緊湊銜接,形成鮮明對比,展現(xiàn)時間跨度。“燕子春日去,轉(zhuǎn)年未相逢”,以燕子為意象,春日里燕子離去,可到了第二年,卻再未相逢,借燕子的蹤跡難覓,抒發(fā)時光流轉(zhuǎn),一些人和事一去不復返的惆悵。整首詩借四季典型物象的變化,不著痕跡地表達出對時光匆匆、人事變遷的感慨,言簡意賅,意境深遠 。
【三】暮時
芬芳百花異,
暮深景成詩。
堤明飛燕子,
叢中尋促織。
《暮時》賞析
《暮時》描繪了暮色中生機勃勃的景象,營造出優(yōu)美、靜謐又充滿活力的氛圍。“芬芳百花異” 開篇點明暮時百花綻放、芬芳各異,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、香氣四溢的畫面,展現(xiàn)暮時的絢麗。“暮深景成詩” 直接表明隨著暮色漸深,眼前之景宛如天成的詩篇,傳達出詩人對暮時美景的贊美。
“堤明飛燕子,叢中尋促織”,“堤明” 二字,或許暗示著暮色中堤壩在余暉映照下尚有光亮,此時燕子輕盈飛舞,增添靈動之美;而在草叢中尋找促織(蟋蟀),則從聽覺和動態(tài)角度,進一步豐富畫面,展現(xiàn)暮時自然界的生機與趣味,讓讀者仿若置身于寧靜而富有活力的暮時場景之中,感受到詩人對暮時獨特景致的敏銳捕捉與熱愛 。
【四】沁水居
魚嗟紅花落,
沁園枉徘徊。
清心竹邊坐,
風入梧桐來。
《沁水居》賞析
《沁水居》圍繞一處居所周邊景象展開,營造出清幽、寧靜的氛圍,抒發(fā)內(nèi)心的靜謐之感。“魚嗟紅花落”,一個 “嗟” 字賦予魚以人的情感,仿佛魚兒在為紅花凋零而嘆息,從側(cè)面烘托出環(huán)境的清幽寂寥,也暗示時光流逝。“沁園枉徘徊”,“沁園” 點明地點,詩人在此處徘徊,“枉” 字透露出一絲悵惘,或許是感慨時光虛度或某些心事難以排解。
“清心竹邊坐”,描繪詩人于竹邊靜坐,竹子在中國文化中常象征高潔、清幽,在此處更映襯出詩人試圖通過與自然親近,尋求內(nèi)心的寧靜與澄澈。“風入梧桐來”,微風拂過,吹入梧桐林,帶來自然的聲響,進一步渲染環(huán)境的寧靜,以動襯靜,讓整首詩的清幽意境更上一層樓,展現(xiàn)出詩人在沁水居的寧靜生活與內(nèi)心的恬淡 。
【五】西樓賞春
春日醉方休,
梳妝上玉樓。
未贈紅豆人,
怎知何是愁?
《西樓賞春》以二十字勾勒出春日登樓的閑情,卻在末尾陡然轉(zhuǎn)筆,將 “賞春” 的歡悅輕輕剖開,露出藏在春光里的幽微心事。
“春日醉方休” 起筆便浸著暖意 —— 春光濃得像酒,讓人甘愿沉醉其中。這里的 “醉” 既是對春日景致的沉迷,也暗合了后文 “梳妝” 的慵懶情態(tài),仿佛連時光都因春色而放緩了腳步。接著 “梳妝上玉樓”,一個 “玉” 字讓樓閣有了溫潤的質(zhì)感,而 “梳妝” 二字藏著微妙的期待:尋常賞春或許潦草登樓,唯有心里裝著念想,才會鄭重打理妝容。這兩句看似寫盡春日閑逸,卻為后兩句的轉(zhuǎn)折埋下伏筆。
“未贈紅豆人” 突然將筆鋒拉向人事。紅豆自古是相思信物,“未贈” 二字道盡悵然 —— 不是沒有紅豆,而是沒有可以贈予的人。此前的梳妝、登樓,瞬間有了落點:精心打扮登樓賞春,原是盼著能與心上人共赴春光,如今卻只剩獨自憑欄。末句 “怎知何是愁” 以反問作結(jié),看似在說 “不懂愁緒”,實則是愁到深處的反語:連賞春這樣的樂事都因無人共賞而失了滋味,這份空落,不正是愁嗎?
全詩以樂景襯微愁,沒有直白的悲嘆,卻讓 “無人可贈” 的悵惘像春日薄霧般漫開來。春光越明媚,梳妝越用心,越襯得 “未贈紅豆” 的遺憾綿長 —— 原來最深的愁,往往藏在最該歡喜的時刻里。
【挽香月詩詞古詩】相關(guān)文章:
浣溪沙散步山前春草香古詩詞09-24
風挽青絲,月挽情思的傷感散文(通用6篇)09-13
綺羅香·詠春雨古詩詞翻譯賞析08-31
描寫月景的古詩詞11-08
詠月古詩詞集錦09-23
霜月古詩詞鑒賞07-21
詠月古詩詞大全07-07
古詩詞霜月的鑒賞08-16
關(guān)于月的古詩詞欣賞07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