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關(guān)推薦
《南史·呂僧珍傳》原文以及參考譯文
無論在學(xué)習(xí)、工作或是生活中,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,廣義的古詩,泛指鴉片戰(zhàn)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,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(xiàn)代新詩相對應(yīng)。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,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《南史·呂僧珍傳》原文以及參考譯文,歡迎閱讀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
《南史·呂僧珍傳》原文以及參考譯文 1
原文:
呂僧珍字元瑜,東平范人也。世居廣陵,家甚寒微。事梁文帝為門下書佐。身長七尺七寸,容貌甚偉,曹輩皆敬之。妖賊唐宇之寇東陽,文帝率眾東討,使僧珍知行軍眾局事。僧珍宅在建陽門東,自受命當行,每日由建陽門道,不過私室。文帝益以此知之。司空陳顯達出軍沔北,見而呼坐,謂曰:“卿有貴相,后當不見減,深自努力。”
建武二年,魏軍南攻,五道并進,武帝帥師援義陽,僧珍從在軍中。時長沙宣武王為梁州刺史,魏軍圍守連月,義陽與雍州路斷。武帝欲遣使至襄陽,求梁州問,眾莫敢行。僧珍固請充使,即日單舸上道。及至襄陽,督遣援軍,且獲宣武王書而反,武帝甚嘉之。
武帝命為中兵參軍,委以心膂。僧珍陰養(yǎng)死士,歸之者甚眾。武帝頗招武猛,士庶響從,會者萬余人。因命按行城西空地,將起數(shù)千間屋為止舍。多伐材竹,沈于檀溪,積茅蓋若山阜,皆未之用。僧珍獨悟其指,因私具櫓數(shù)百張。及兵起,悉取檀溪材竹,裝為船艦,葺之以茅,并立辦。眾軍將發(fā),諸將須櫓甚多,僧珍乃出先所具,每船付二張,爭者乃息。
天監(jiān)四年,大舉北侵,自是僧珍晝直中書省,夜還秘書。五年旋軍,以本官領(lǐng)太子中庶子。僧珍去家久,表求拜墓,武帝欲榮以本州,乃拜南兗州刺史。僧珍在任,見士大夫迎送過禮,平心率下,不私親戚。從父兄子先以販蔥為業(yè),僧珍至,乃棄業(yè)求州官。僧珍曰:“吾荷國重恩,無以報效,汝等自有常分,豈可妄求叨越。當速反蔥肆耳。”僧珍舊宅在市北,前有督郵廨,鄉(xiāng)人咸勸徙廨以益其宅。僧珍怒曰:“豈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。”姊適于氏,住市西小屋臨路,與列肆雜。僧珍常導(dǎo)從鹵簿到其宅,不以為恥。
在州百日,征為領(lǐng)軍將軍,直秘書省如先。常以私車輦水灑御路。僧珍既有大勛,任總心膂,性甚恭慎。當直禁中,盛暑不敢解衣。每侍御坐,屏氣鞠躬,對果食未嘗舉箸。因醉后取一柑食,武帝笑謂日:“卿今日便是大有所進。”十年,疾病,卒于領(lǐng)軍官舍。謚曰忠敬。武帝痛惜之,言為流涕。
(選自《南史·呂僧珍傳》)
譯文:
呂僧珍字元瑜,東平范縣人,世代居住廣陵,家里很貧寒。在梁文帝(蕭順之)那里作門下書佐。身長七尺七寸,容貌魁偉,同僚都很敬重他。梁文帝(蕭順之)唐宇之進犯東陽,梁文帝(蕭順之)率兵東討,讓僧珍主管行軍各局的事務(wù)。僧珍家在建陽門東,自從領(lǐng)受命令擔當職務(wù)后,每天從建陽門過,都不進自己家門。梁文帝(蕭順之)因此對他更加了解信任。司空陳顯達出兵沔陽北,看到他而招呼他人座,對他說:“你有貴人相,最終也不會遭貶抑,要好好努力。”
(南齊)建武二年,北魏的軍隊南侵,五路大軍同時進擊。梁武帝率軍援救義陽,呂僧珍跟隨在軍中。當時長沙的宣武王作梁州刺史,魏軍圍攻幾個月,義陽與雍州道路被切斷了。武帝想派使者到襄陽,希求得到梁州的音訊,眾人沒有誰敢去。呂僧珍卻堅決要求充當使者,當天就獨自駕著一條船上路。等到到了襄陽,催促派遣兵馬支援,并且得到宣武王的書信而回,武帝十分贊賞他。
武帝任命他為中兵參軍,把他當作得力的親信。呂僧珍私下里養(yǎng)敢死兵士,歸附他的人很多。武帝很注意召集勇武的猛士,士大夫和普通百姓都緊緊跟隨他,手下會集了一萬余人。武帝于是令人在城西的空地巡行,準備在那里建屋千間做這些人的住所。砍伐了很多竹木,沉到檀溪中,堆積的茅草像山丘一樣,都沒有用到。只有呂僧珍知道其用意,于是私下準備好幾百只船槳。等到武帝起兵,全部拿檀溪中的'竹木裝造為船艦,用茅草蓋頂,都很快就完成了。大軍將要出發(fā),各位將領(lǐng)需要很多櫓,呂僧珍就把先前預(yù)備好的船槳拿出,每只船給兩只,爭搶才得以停息。
天監(jiān)四年,(武帝)大舉北伐,從此(軍機之事日漸增多)呂僧珍白天在中書省辦公,夜里返回秘書省。天監(jiān)五年凱旋而回,以原來的官職受爵太子中庶子。呂僧珍離家已久,上奏請求回去掃墓,武帝想使他在本州顯示榮耀,于是授予他南兗州刺史的官職。呂僧珍在任期間,接見士大夫時,迎送的禮數(shù)超過規(guī)定,他公平對待屬下,不對親人徇私情。他堂兄的兒子起先以販蔥為業(yè),在呂僧珍就任以后,就放棄販蔥這一職業(yè)想求他在州里給自己安排個官職,呂僧珍說:“我蒙受國家大恩,沒有什么可以報效的。你們本來有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職業(yè),怎么可以胡亂要求得到不該得的呢!還是應(yīng)當趕快回到蔥肆去吧。”呂僧珍家的老宅在街市北面,前面建有督郵的官署,鄉(xiāng)人都勸他遷移督郵官署來擴建自己的住宅。呂僧珍惱怒地說:“怎么可以遷走它來擴建我的私宅呢?”他姐姐嫁給于氏,住在市西,小屋面臨馬路,又混雜在各種店鋪中間,呂僧珍經(jīng)常引帶著儀仗隊到她家,并不覺得辱沒了身份。
任南兗州刺史一百天,又征召他為領(lǐng)軍將軍,仍像先前那樣在秘書省辦公。呂僧珍功勛卓著,被任用為骨干和親信,性情很是謙恭穩(wěn)重。在禁中值班,盛夏也不敢解開衣扣。每當侍奉武帝身邊,總是斂神屏息,非常恭敬謹慎,招待用的果饌,他未嘗動過筷子。有一次因酒醉后才取一個柑子吃了,武帝眉飛色舞地說:“你這是大有進步啊。”天監(jiān)十年,得了重病,死在領(lǐng)軍的官舍里。謚號為忠敬。武帝很痛惜,常常說著說著就淚流滿面。
《南史·呂僧珍傳》原文以及參考譯文 2
原文
呂僧珍,字元瑜,東平范人也。世居廣陵。起自寒賤,有大志,容貌甚偉,身長七尺七寸。司空陳顯達見而異之,謂曰:“卿有貴相,終當達。”
初從丹陽尹蕭順之,順之器之。及順之子衍起兵,僧珍參贊帷幄,以功封平固縣侯,累遷南兗州刺史。在州,平心率下,不私親戚。從父兄子宏以販蔥為業(yè),求官于僧珍。僧珍曰:“吾荷國重恩,無以報效,汝等自有常分,豈可妄求叨越!且汝昔販蔥,今忽求官,此于名教不允。” 因遣還。
宅前有督郵廨,鄉(xiāng)人咸勸徙廨以廣其居。僧珍怒曰:“督郵官廨,自有常處,豈可徙之益吾私宅!” 姊適于氏,居市西小屋,與列肆雜處,僧珍常導(dǎo)從鹵簿造其門,不以為恥。
宋季雅罷南康郡,市宅居僧珍宅側(cè),價一千一百萬。僧珍怪其貴,季雅曰:“一百萬買宅,千萬買鄰。” 僧珍后薦季雅于武帝,以為衡州刺史。
僧珍在禁省,盛夏不敢解衣。武帝宴見,恒斂容肅敬,果饌未嘗妄食。醉后取一柑食之,武帝笑曰:“卿今日便是大有所進。” 年五十八卒,武帝為之流涕。
參考譯文
呂僧珍,字元瑜,是東平范地人。家族世代居住在廣陵。他從貧寒低微的處境起步,胸懷遠大志向,容貌十分魁梧,身高七尺七寸(約合今 1.86 米)。司空陳顯達見到他后感到驚異,對他說:“你有富貴的相貌,最終定會發(fā)達。”
起初他追隨丹陽尹蕭順之,蕭順之很器重他。等到蕭順之的兒子蕭衍起兵(討伐齊朝),呂僧珍在軍帳中參與謀劃,憑借功勞被封為平固縣侯,多次升遷后擔任南兗州刺史。在任期間,他公平地統(tǒng)領(lǐng)下屬,不偏袒親戚。他堂兄的兒子呂宏以販賣大蔥為職業(yè),向呂僧珍謀求官職。呂僧珍說:“我承受國家重大恩惠,沒有辦法報答,你們自身有固定的本分,怎么能胡亂謀求超越本分的職位!況且你過去販賣大蔥,現(xiàn)在突然求官,這在禮教名分上是不合宜的。” 于是打發(fā)他回去。
呂僧珍的住宅前有督郵的官署,同鄉(xiāng)人都勸他遷移官署來擴大自己的住宅。呂僧珍發(fā)怒說:“督郵的官署,本來就有固定的位置,怎么能遷移它來擴充我的私宅!” 他的姐姐嫁給于氏,住在街市西邊的小屋里,和各種店鋪混雜在一起,呂僧珍經(jīng)常帶著儀仗隊到她家去,并不認為這是恥辱。
宋季雅被免去南康郡太守職務(wù)后,買了房屋住在呂僧珍住宅的旁邊,房價是一千一百萬錢。呂僧珍對房價昂貴感到奇怪,宋季雅說:“一百萬錢買房屋,一千萬錢買鄰居。” 呂僧珍后來向武帝推薦宋季雅,任命他為衡州刺史。
呂僧珍在宮中任職時,盛夏也不敢解開衣衫。武帝設(shè)宴召見他,他總是神情莊重恭敬,宴席上的水果菜肴從未隨便吃過。一次喝醉后拿了一個柑橘吃,武帝笑著說:“你今天可算是有很大進步了。” 他五十八歲時去世,武帝為他流淚。
背景注釋
南兗州:南朝宋設(shè)置的州府,治所先在京口(今江蘇鎮(zhèn)江),后移至廣陵(今江蘇揚州),是當時的'軍事要地。
督郵:漢代至魏晉時期的官職,負責監(jiān)察地方官吏、傳達政令,官署稱 “督郵廨”。
鹵簿:古代官員出行時的儀仗隊,規(guī)模根據(jù)官階高低而定,是身份的象征。
千萬買鄰:此典故出自本傳,后成為成語,比喻好鄰居的難得可貴,與 “孟母三遷” 寓意相近。
【《南史·呂僧珍傳》原文以及參考譯文】相關(guān)文章:
《南史呂僧珍傳》閱讀理解答案及譯文10-05
《呂僧珍為官》原文閱讀及譯文11-22
明史·呂原傳節(jié)選原文及譯文11-27
《南史·何遠傳》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6-07
《管晏列傳》原文以及參考譯文11-01
《毛穎傳》原文答案及參考譯文05-26
《南史·江淹傳》原文及翻譯02-29
岳陽樓記原文以及參考譯文07-19
《童賢母傳》原文答案及參考譯文08-10
《伶官傳序》原文答案及參考譯文05-23